百越:被秦始皇武力纳入,人口众多却存在感低,国家有难冲锋在前

发布日期:2023-10-11发布人: admin阅读: 804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这是西汉文人贾谊在其《过秦论》中对秦始皇功绩的一部分总结。虽然这段总结存在一些与真实历史不符的内容,但其中却反映了另一件深刻影响我国南方的大事——秦始皇统一岭南。

一、秦始皇与岭南

始皇帝二十九年(前218),大将屠睢奉秦始皇之命,率领五十万大军出征岭南。于从未接触过岭南百越的中原人,乃至于崛起于西部的原秦国人而言,岭南和生活在此的百越人都是神秘的存在。而人们也清楚,这神秘或许有源自瑰丽文化的神秘,也不缺源于战争的危险的神秘。所以从一开始,一些人就已经做好了直面挑战的准备。

为了实现秦始皇统一岭南的大业,亦为了在这场艰苦的征战尽可能地保全自己,屠睢将手下五十万大军分为五路,一路进攻东瓯和闽越,一路直奔南越,另两路进攻西瓯……这场被视作“秦始皇统一全国过程中最惨烈的一仗”的战争,耗时长达三年,伏尸流血数十万。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秦始皇又派遣任嚣和赵佗再次出征岭南,以收服残余的百越势力……所幸耗时虽长,投入虽大,秦始皇最终还是统一了岭南,正式将这方神秘的土地纳入中国版图。

二、“初入中原”的岭南

可惜秦王朝太过短命。尽管秦始皇耗费心思将岭南统一,并在此划分郡县,力图将这片神秘沃土纳入自己的统治。但因为秦王朝国祚过短,岭南真正与中原文化实现融合,还是经历了几乎一整个秦汉,甚至更久。

在统一岭南,尤其是征服百越中势力最为强劲的南越后,秦朝在此设立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等地方区划,并派遣任嚣、赵佗等相对熟悉岭南事务的官员对其进行管理。但由于此地相对中原十分偏远,地方又尾大不掉,故而至西汉替代秦朝,南越等地早就自立。

而也是因为岭南地处边陲,汉朝廷屡次想彻底统一这一带,却终究没能如愿。事实上,直到明朝初期,岭南才彻底被纳入中央的统一管辖。而长期以来岭南与中央分分合合的关系,也注定了岭南与中原的融合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

三、岭南与中原的交融

在秦汉时期,随着版图的扩张,江南、岭南一带发展虽慢,却始终还是得到了一定开发。但因为南方各地发展的不同步,以及本身文化的差异,原本居住在南方的越人也开始逐渐分化为不同的族群。

那些受中央王朝控制较强的族群,诸如东瓯王广武侯驺望所率领的族群,因为与中央政权在地理上更靠近,其文化也就更多地受到中央的影响,社会文明程度较高。而那些受控制较弱的族群,例如活动在闽越、南越一带的族群,其文化就更富有传统地域色彩,社会的文明程度也较低。不过在中央政权实力强盛时,随着中央对岭南整体控制的加强,一些族群也被迁移至更北方,与汉文化实现了直接而深入的融合。

当然,除了这种背井离乡的融合,从秦汉时期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还在以更具有持续性的方式融合。早在秦始皇出兵平定岭南后,朝廷就制定了“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在地方任用越人,令“越人治越”;尊重当地习俗,不强硬全盘照搬中原文化;鼓励越人同汉人通婚……

在民间,透过一些出土文物和史籍,我们亦能见到早在秦汉时就已经开始了的汉越融合:虽然越人使用的语言与中原大相径庭,人们却最终选择了统一使用汉字;独具特色的岭南音乐和舞蹈更多地受到中原的喜爱,岭南也可见不少汉族乐器;汉族农具和农业技术大量传入岭南,南方的农业迈入发展期;南方原本常见的干栏式房屋逐渐转变为我们更熟悉的北方的曲尺式或三合院式房屋;东汉以后岭南的墓葬也多是砖室墓,墓葬和陪葬品形制也与中原相差无几……

诚然,与同时代的中原相比,岭南的社会文明并不发达,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的分量也没那么重。但这里终究是让大秦打出最惨烈统一之战的地方,也是秦汉已降中央政权始终都放不下的地方,更是越人赖以生存,岭南特色文化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融合发展的地方。哪怕与封建时代早期的中原相比,岭南的存在并不那么瞩目,岭南也终究是岭南——是时至今日依旧充满进步之生命力的岭南。

参考资料:

[1]许智银,王彦霖.秦汉时期越人的族群分布与文化认同[J].中州学刊,2019,{4}(01):137-141.

[1]梁旭达.论秦汉时期岭南越人和汉族的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J].贵州民族研究,1986,{4}(01):60-66.

[1]潘俊杰.秦汉时期中央与南越关系的演变及其历史启示[J].北部湾大学学报,2020,35(05):30-37.


参考资料

Copyright © 2002-2030 上海创智合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上海市闵行区昆阳路1508号2幢2层 沪ICP备2024052536号-1 上海世纪高端助孕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